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冬青谭》系列15:​童诗批评

张冬青 日日新 2019-07-27

▲日日新生活美学课一瞥

  提要:诗贵一个“情”字。没有情,便没有诗。诗的情要真。情有很多种:假大空的情、矫揉造作的情、虚情假意的情。唯真情,才感人。怎么辨别诗歌中的真情与假情?首先,真情是有个性的,是个人的、私自的,不是公共的。其次,有个性的真情又是属于全人类的。纯粹私人的、个别的、引发不了共鸣的情,是自私的矫情。

童诗批评


■张冬青


  诗贵一个“情”字。没有情,便没有诗。

  诗的情要真。情有很多种:假大空的情、矫揉造作的情、虚情假意的情。唯真情,才感人。

  怎么辨别诗歌中的真情与假情?首先,真情是有个性的,是个人的、私自的,不是公共的。比如,“爱人民”,这个情感是公情感,不是私情感,因为“人民”是个泛概念,爱一个泛概念,这情就架空了,这是空洞的情,是假情。再比如,“爱自然”,自然是人爱不起的,爱自己没有能力爱的对象,这个情也是空的,是矫揉造作的。当然,这两种感情都是美好的,但它是理念的,是抽象出来的。诗歌不是理念的回音壁,不是思想的扩音器。其次,有个性的真情又是属于全人类的。所谓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精神。纯粹私人的、个别的、引发不了共鸣的情,是自私的矫情。

  好的诗,有了真情作根基,还要有好的表达,还要有风格。这就需要研究意境和意象的创作方法了。

  回到童诗。为儿童写诗,最难。难在要有童心、童意、童趣。难在不是成人想象的童心、童趣,而是要真是儿童的。儿童的心是无所不包的,是没有偏见的,是没有目的的,是至善的。儿童的思维是万物有灵的,是天地同构的,是通感的,是具象的,所以是最本质的。儿童的意趣是最跳跃的,是最有逻辑的,是最直接的,是最纯粹的。

  基于这样的准则,很多写给儿童的诗是伪装品,创造了一种伪童真。


伪童诗批评之一


小鹿(作者:关登瀛)


你躺在碧绿的草地,

像依偎在大自然妈妈的怀里;

你把小嘴伸向清泉,

像吸吮大自然妈妈的乳汁;

你走向斑斓的树林,

融化在彩色的大自然里;

当你在山野嬉戏,

多像大自然妈妈的孩子;

当你奔向远方,

真像大自然的手掌——

托起一片随风飘飞的叶子。


  首先,儿童很少用“你”来称谓动物,他们会说“一只小鹿”、“一个小鹿宝宝”等。

  第二,碧绿的、依偎、清泉、吸吮、乳汁、斑斓的、融化、山野、嬉戏、托起、随风飘飞,这些词汇对于儿童来说太抽象,儿童不会理解,不理解就不会喜欢。你可以辩解,这些词不是抽象词呀,理论、定理、概率之类才是抽象词呢。再说,这是为了增加儿童的词汇量呀。注意,我说的是对儿童来说太抽象,而且密集。我们不是不可以说给孩子这些词汇,而是要在具体场景中说,比如,面对原野,你说碧绿,面对山泉,你说清泉。总之,这些词汇一定要对应具体真实的场景,而不是堆砌在一首没有生活的诗中。

  第三,不仅词汇,一些概念也是儿童无法消化的。比如,“大自然妈妈”,作者一定是想让孩子热爱大自然,才反复使用“大自然妈妈”的说法,但儿童是不能理解大自然这个概念的,他们理解一棵树、一朵花、一片叶,但不能理解大自然。我们可以想象,当一个三四岁,或六七岁,或九十岁的孩子说“我要去大自然里玩”,“大自然就像妈妈”,“大自然的苹果真好吃”时,你觉得真实自然吗?这就是主题先行,这就是目的功利化,总要教育孩子。

  第四,这首诗里有五个画面,但是没有生活,没有情感,因为里面没有“人”(小鹿)。怎样没有“人”(小鹿)?明明有嘛!有吗?这里的小鹿可以是任何一只小鹿。它没有名字,没有性格,没有喜怒哀乐。在《一头爱花的牛》里,一开始就写道:“从前,在西班牙,有一头小公牛,它的名字叫费迪南。其他公牛爱跑,爱跳,爱用角顶来顶去,但费迪南却不喜欢这些运动,它喜欢静静地坐着,闻闻花香。”这让读者感到费迪南是独特的,是真实的。所以,诗里要有人,要有个体的人(包括动物、植物、物),有了个体的人,才有真情,有真情节,有真生活。当然,从境界上有“有我之境”,有“无我之境”,但这是从艺术创作方法上说的。

  第五,这首诗有比喻,没有想象。也可以辩解:比喻不就是想象吗?比喻有近比喻和远比喻,事物的相似性比较明显的比喻为近比喻,反之则是远比喻。例如,“他像狗一样咆哮”是近比喻,“他像大海一样咆哮”是远比喻。因为人与狗的相似性多于人与大海的相似性。比喻还有单一比和多向比,一物比一物为单一比,且所比喻性质也是单一的;一物比多物为多向比,或者一物与另一物性质上有多层次的比喻,也是多向比。近比喻、单一比也需要想象,但它是最初级的想象。诗歌的想象,要求是更高级的想象。《阁楼上的光》里的诗,想象力就很丰富。

  总之,这首诗的意图很明显,要歌颂爱,歌颂自然,但空洞肤浅。


伪童诗批评之二


门前的小溪(作者:韦娅)


山脚下的小溪,

曲曲弯弯。

清清的,淡淡的,

唱着丁冬的歌儿,

说着丁冬的语言。

我问小溪从哪儿来,

她却忙用树叶遮住眼,

哟,跑得好远。

瞧,那边溪水深处,

闪闪忽忽,

是一群星星。


  这首诗的伪处在于不自然。它的优点:一是不歌颂什么主题,只是写小溪的可爱;二是词汇具象,浅显易懂;三是显现出清新的风格——诗是要有风格的。它的不自然体现在:作者对小溪缺乏儿童那种投入的喜欢,而是一种成人有距离地玩味、制造出来的调皮。所以,缺乏真诚。

  怎么看出来的?“她却忙用树叶遮住眼”,这一句露的馅。这是成人句法,是在造境。接下来,“哟……”、“瞧……”,继续造作下去了。


伪童诗批评之三


星星草(作者:金波)


从天上落下的星星,

埋在肥沃的泥土中,

春天的小雨浇灌着,

开放的花朵亮晶晶。

当金色的秋天来到,

我们去收获星星;

星星挂在房檐下,

冬天的夜晚也亮晶晶。


  这首诗只有想象,没有感情,没有儿童对事物的感情。是对天上的星星有感情,还是对星星草有感情?是对春雨有感情,还是对秋冬有感情?更隐秘的危害是有一种成人的逻辑强势。请看:“从天上落下的星星,埋在肥沃的泥土中。”如果“埋在”改为“掉在”,就更自然直接,但作者用“埋在”,显示了成人的掌控行为。种下种子必说春雨,必说秋收,必说冬贮,太老套的逻辑了,但这逻辑又是对的,所以构成了逻辑强势。


伪童诗批评之四


家(作者:杨唤)


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。

花朵是蝴蝶的眠床。

歌唱的鸟儿谁都有一个舒适的巢。

螃蟹和小鱼的家在蓝色的小河里。

可怜的风没有家,

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。

飘流的云没有家,

天一阴就急得流眼泪。

小弟弟和小妹妹很幸福哪!

有妈妈爸爸给准备好了家,

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。


  这首诗写得挺温暖的,有很多形象,很吸引孩子,尤其是结尾写道:小弟弟小妹妹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,感情非常平实。但让我不明白的是,为什么风和云就没有家?为什么它们是可怜的?我们体会自己的幸福的时候,一定要可怜别人吗?难道我们的幸福是比较出来的吗?


  纵观中国当代童诗,致命之处是:一,里面没有孩子;二,没有真情;三,没有生活;四,没有幽默。



网络课程前六期已经开课,第七期正在报名测试中。关注“PRS日日新”微信公众号,发送信息“报名,孩子姓名,学校名称,年级,家长电话,电子邮件”。我们会和您联系,为孩子安排入学水平测试。先测试、后入学,以确保孩子加入适合的班级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